“鸟岛”今昔
作者:陈久长
湖南桂阳人,1934年生人;195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工作,1964年调入外交部,先后任美洲大洋洲司副处长、驻美国使馆二等秘书、干部司处长、参赞、副司长、中国驻古巴和驻秘鲁大使。
音频
正文
1993年8月,我结束在古巴的工作后,奉命转任中国驻秘鲁大使。一到利马,我就马不停蹄地进行到任拜会和了解情况的工作。
忙过“十一”国庆招待会后,使馆依例放假三天。节日期间,使馆俱乐部像往年一样,组织全馆同志参加一些游览和文娱活动。
据说,钦查群岛(我馆同志习惯称鸟岛)是秘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。俱乐部规定,使馆同志在一个任期内可以去参观一次。我夫妇和译员颜新平夫妇刚到使馆一个月,文化参赞王彦廷夫妇虽已到馆一年多了,但还未去过。自然,在参观鸟岛的安排中,我们便榜上有名。
被鸟类占据的岛屿
10月3日,利马无风无雨,气候凉爽清新。早晨7时许,我们一行11人从厨房带好食品,分乘3辆小轿车沿着泛美公路南行。
出城后,城内难得一见的太阳爬上了蔚蓝的天空。公路两旁是荒无人烟的贫瘠大沙漠。我们一路前行,既未见到花草树木,也很少碰到过往的车辆。两个小时过去了,眼前的景色才开始发生变化。右边出现了茫茫大海,还不时见到一群又一群的海鸟掠过,这就是太平洋东岸的南部。
上午10时许,我们到达了靠近钦查群岛的海岸码头。这里有几栋普通平房,设有饭店和小卖部,供游客用餐、休息。码头虽然不大,但内外洁净,四周的花草树木和海浪拍岸的阵阵响声给这个码头平添了几分生气。
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乘船处。不料,管理人员开口便说:“对不起,今天风浪大,船不开,请改日再来。”这可太让人失望了。难怪今天除我们之外,这里一个游客也没有。
我面向大海,隐约看见远方的几个小岛,只是可望而不可及,怎么办呢?除了打道回府,别无他法。在归途中,我们把车停在路边,饶有趣味地取出食品填了填肚子,下午2时许回到了使馆。
使馆俱乐部主任、副武官王力平得知此事时,后悔在出发前没打个电话,先询问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。他安慰大家说:“这次权当做探路吧,以后还可以补上。”的确,在随后的节假日里,俱乐部组织原班人马又去了一次。但那次,我因工作忙,要接待国内访秘代表团,未能同去。
后来,1994年国庆节期间,我夫妇和领事部同志去钦查市看望、慰问华侨华人。在当地中华会馆的安排下,我们乘船去鸟岛周边转了一转,但因天气欠佳、距离又远,此行留下印象不多也不深。
1996年3月27日至30日,时任国务委员兼秘书长罗干同志应邀对秘鲁进行友好访问。在访问结束的前一天,秘鲁外交部安排代表团参观鸟岛。这样,我无意中又获得了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参观鸟岛的机会。
圣马丁港景色
3月29日清晨6时许,在秘鲁外交部官员的陪同下,罗干一行从住地橄榄园宾馆出发前往空军第八联队机场,乘坐苏式安东诺夫飞机向南飞行,约半小时即到达皮斯科市,然后转乘小车顺利抵达目的地——帕拉加斯湾的圣马丁港。8时30分,同志们登上等候在那里的汽艇。秘鲁撑船员让大家穿好救生衣,待大家坐稳后才将船开离海岸。
这日,天气晴朗、风平浪静,汽艇在海面上缓缓行进。半个小时后,我们距钦查群岛越来越近了,大家的眼球被漫天飞舞的海鸟所吸引。为了保护岛上的生态环境,游人不得登陆上岛,只能从汽艇上观赏。不一会,汽艇穿行于群岛之间,在岛上栖息的大小海豹也清晰可见了。眼前的景观使大家精神更加振奋起来,不约而同地向海豹招手、向海鸟欢呼。
岛上的海鸟
那些小家伙看来并不怕人,一切都按照它们自己的方式行事。你看,在长着各色羽毛、数不胜数的海鸟中,有的在高空中自由飞翔、回旋共舞;有的呆在岩石上小憩、漫步;有的忙于觅食,贴着海面低飞,突然像箭一般扎入水中,又飞快地穿出了水面。
岛上的海豹
而那些大小不等的海豹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它们更多地是群居在一起,密密麻麻地在山坡上蹬着或躺着;有的慢悠悠地从这块岩石爬到那块岩石,也有的快活地在水里钻上钻下,游来游去。
更有意思的是,那些海鸟和海豹从来都是和谐共处,相安无事,彼此无争。这里称得上是一个海鸟和海豹共生共存的王国,一个丰富多彩、充满生机的动物世界。能享受如此美景,真得感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啊!
正在捕鱼的海鸟
据介绍,位于皮斯科港西北18海里处的钦查群岛,由南岛、中岛、北岛3个大岛和6个礁石岛组成。其中北岛最大,面积64公顷,单是此岛就有鸬鹚、鹅鹂、企鹅、海鸥等各种海鸟达17.5万只之多。
秘鲁渔场
为什么这一群岛会有如此多的鸟呢?据有关人员解释,主要是由于这一海域自然条件独特,鱼产极为丰富。一方面,秘鲁西海岸大陆架狭窄,海底较浅,水温适中,近海长满小球藻之类的浮游生物,为鱼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料;另一方面,发源于安第斯山的许多河流奔腾西下太平洋,带来了大量植物元素,也给鱼类提供了丰富营养。这里有数百个鱼种,主要是鳃鱼、鳕鱼和沙丁鱼等。鳃鱼特别多,它体积小,是海鸟最喜爱的食物。俗话说,有鱼必有鸟,鱼多鸟必多。事实正是如此。
堆积了厚厚鸟粪的岛屿
钦查群岛上的鸟粪,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,层层增高。鸟粪含有15%的氮、11%的磷、2%的氧化钾、10%的石灰和50%的有机物。
据史料记载,早在哥伦布到达之前的印加帝国时代,古印第安人就已利用鸟粪来肥田,但大量挖掘则是19世纪的事。
秘鲁的鸟粪工人
1853年,秘鲁政府派人来钦查群岛考察,发现岛上堆积的鸟粪层厚达30米以上。当时,英、法、德等欧洲工业国家为发展农业需要大量肥料。国际市场对鸟粪的需求增加,大大推动了秘鲁对鸟粪的挖掘和出口。鸟粪产量从1830年的7000吨猛增到1860年的40万吨左右。到19世纪70年代末,在近40年内共出口鸟粪1200万吨。
鸟粪的出口成为秘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。1846年,鸟粪收入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%,到1861年增长至75%,1869年再增至80%。
我们的汽艇在小岛之间来回穿行时,我们发现往年在黑色山坡上挖掘鸟粪留下的一些遗迹还隐约可见。面对这些遗迹,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,一种辛酸、苦涩的情绪油然而生。
秘鲁华工
秘鲁鸟粪的挖掘和出口,是我们的同胞——契约华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鸦片战争之后,从1847年至1874年,约有10多万名华工被殖民主义者拐骗,由厦门、广州起程东渡到秘鲁太平洋沿岸,其中被贩运来钦查群岛的华工在5000名以上。他们充当“苦力”,在极其恶劣、艰苦的条件下,无休止地挖掘鸟粪,并将其装入麻袋,投进船舱。一些专门从事鸟粪贸易的伦敦、巴黎和秘鲁等地的承包商大发横财。
而在那漫长、黑暗的岁月里,高强度的劳动、监工的皮鞭、饥饿的煎熬、疾病的折磨和其他种种惨无人道的摧残,不知夺去了多少华工的生命,不知有多少华工在绝望中投海自尽,也不知岛上留下了多少华工的血泪和白骨!
返航的游艇渐渐离开了小岛,我的思绪穿越时空的隧道也回到了现实,重新体验大自然和伟大祖国赐予的欢乐。不是么,苦难和屈辱的旧中国早已过去,一个和平崛起的新中国正在走来。如今,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,国际地位日益提高。
就拿罗干同志这次访秘来说,他带来了17位企业家,受到秘鲁政府高规格的接待,藤森总统亲自出面与代表团会谈。经过协商,双方银行签署了中方向秘方提供商业贷款的协议。对此,藤森一再表示感谢来自中国的友好帮助。祖国的强大与进步,也大大提升了华侨华人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秘鲁唐人街
近年来,他们不仅生意越做越大,而且在政治上也占有一席之地。他们中的佼佼者,有的当了省长、部长,有的还当上了议长、总理。当年在鸟岛上为资本家卖命的华工们早已不在人世,但我相信,在九泉之下,倘若知道祖国今日的辉煌成就,他们该是多么高兴、多么欣慰啊!
这次鸟岛之行受到了代表团成员的一致赞许。罗干同志同大家一样,显得特别轻松,也特别开心。大家从始至终谈笑风生,尽情欣赏大自然之美,“真棒”“太美了”“不虚此行”,这是同志们的共同结论。
- END -
文字 | 《走近神秘国度——中国驻秘鲁大使手记》
作者 | 陈久长
图片 | 网络 编辑 | 走近外交 咖啡
Contributions Wanted
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
咨询电话:
13901290192
投稿邮箱:
info@wujianminfoundation.org
/ 推荐阅读 /
忆邓小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本之行
“儒家外交”的风采
出使土耳其
/ 关注我们 /
“走近外交”订阅号
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
“吴建民基金会”服务号
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